我的中国故事
2022-05-04 13:20
在中亚建交30周年之际,亚美尼亚“布留索夫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联系曾赴中国留学的达马纳西扬在亚媒Hayq上发表文章,讲述她和中国朋友的美好回忆。全文内容翻译如下:


我的中国故事还要从偶遇两个中国人说起。那一天是2018年1月20日,已经接近晚上8:30,我突然接到了妈妈的电话,妈妈说:“快把房子收拾好,把冰箱里好吃的东西拿出来,我们马上就来。”我不解地问:“妈妈,怎么了?是谁要来?”妈妈说:“没有时间了,我们很快就来了,你一会儿就明白了。”
果然,二十分钟后,门铃响了。我从猫眼望出去,妈妈正带着两个中国人站在门外。我惊讶地打开门,邀请他们进来。进来以后他们坐在了桌子旁边,我注意到他们仔细观察着我们的房子。聊了一会儿,我才知道他们是一对夫妻,四十岁左右,家在北京。他们几乎去过世界上所有的国家,这一次选择了一个不大但很神秘、超凡脱俗的国度——亚美尼亚。在埃里温,他们迷路了,向我妈妈问路,我妈妈认识了他们。由于我当时在孔子学院学汉语,所以我妈妈对中国人很有好感,热情地邀请他们到我家做客。这时我刚开始学习中文,还不能流畅地用汉语跟他们交流,但我们仍然聊了很多不同的话题,比如:我在哪里学中文?我以后还想继续学中文吗?他们也分享了他们对亚美尼亚的印象:人民热情好客、食物味美、景色也很独特。他们很高兴,虽然远离中国,但他们可以在亚美尼亚人家里用汉语进行交流。他们欢迎我们到北京玩儿。就这样我们聊了很长时间,最后保存了联系方式,还约定第二天一起吃早餐,然后去博物馆参观。


第二天早上8点30分,我们见了面并一起吃了早饭。我们去了Saryan博物馆。参观的时候我时不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给他们讲解,他们说Saryan博物馆很独特,从博物馆里可以感受到亚美尼亚的传统文化。一天很快就结束了,我们互相加了微信,他们再次说道:欢迎我们去北京玩儿,让我到北京的时候一定联系他们。我回答说:如果我将来能去中国,一定会给他们打电话。那时我真的不敢想象自己未来几年能来中国,更不敢想象自己会在中国的一所大学学习汉语。
两年后,在孔子学院学习期间,我通过了HSK汉语水平考试。紧接着,我被大连外国语大学录取了,接下来便开始了我的留学之旅。那年冬天,寒假快到了,考试结束后,我和朋友决定去北京看看。我们想探索北京,参观历史博物馆,参观紫禁城,我们收拾好行李就出发了。下飞机后,我们拖着沉重的手提箱找预订好的酒店,但北京很大,找了很久也没找到,此时我们非常疲倦和绝望。那一刻,我突然想起了在埃里温迷路的两个中国人。我的手机里还有他们的电话号码,我立刻给她们写了一条消息,我写道:我和我的朋友在北京。短信刚发出,他们就回复了:“你们现在在哪里?”“我大概解释了我们的位置,他们说很快会来找我们。”我们知道北京很大,他们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到这里,所以我们先坐在一个咖啡馆里,一边喝咖啡一边等他们。一个小时后,我注意到了两张熟悉的面孔,我高兴极了,因为两年后我在中国又遇到了他们,这实在难以置信。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了,当你身处异国他乡,突然遇到熟悉的面孔,这种感受多么亲切啊。随后我们聊了起来,我们讲述了自己的“冒险经历”。我流利地用汉语和他们交流,这让他们感到惊讶。最后我们没有去酒店,而是应他们的邀请,住在了他们的家里。


他们的家又大又漂亮,中式风格。我用自己的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给了我的妈妈。房间里还有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,上面圈着他们去过的国家,我还在圈里看到了亚美尼亚。第二天早上我们吃完早餐后,在城里散步,游览名胜古迹,晚上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儿。我们在他们家一共住了三天。三天后,我们互相道别,他们送我们来到了机场,这场旅行也随之结束。五个月后,我们回到了亚美尼亚,我努力地整理着自己的思绪,不想忘掉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任何一个细节。
几天前,我给我的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:“写一篇关于自己中国朋友的文章”。在阅读学生的文章时,我不禁又想起了这两位友善的中国朋友。衷心祝愿我的两位中国朋友健康、幸福,也祝愿中亚两国友谊长存。

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译者:张立志